北魏屬于南北朝時期,北魏的前一個朝代應該是十六國。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。該時期自304年李雄和劉淵分別在漢地巴蜀建立成漢、在中原建立前趙時起,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北涼為止。
北魏之后是隋朝。隋文帝統一中國后,一面躬行儉樸 ,一面采取了許多有利于鞏固政權的措施。由于他明白到”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長者”之道理,所以由他輔政時開始,就提倡生活節儉,宮中的妃妾不作美飾,一般士人多用布帛,飾帶只用銅鐵骨角,不用金玉。
北魏國號本是“魏”,“魏”字前加方位“北”字,稱呼“北魏”,乃指北部“中國”之故,同時也區別于三國的曹魏政權。北魏還有后魏和拓跋魏、元魏的稱呼。因北魏皇族出身的拓跋部有辮發的習俗,所以被南朝蔑稱為索頭虜,簡稱索虜,或稱魏虜。
秦朝選官制度:軍功爵、文法吏。秦朝選官制度:呂相為相前及為相初期多采用官吏世襲制,少數情況是統治階級薦舉提拔人才;軍隊系統著多是采用累軍功的方法(二十...
2020-10-27 來源:歷史知識 瀏覽:137 次
西安事變,發生于1936年12月12日,所以又稱“雙十二事變”。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“攘外必先安內”的既定國策,停止內戰,一致抗日的目的,在西安...
2020-12-11 來源:歷史知識 瀏覽:182 次
如何快讀記憶歷史事件和時間 學習歷史,同學們一定要清楚的知道,要重點學習,高三沖刺的同學一定要重點復習,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知識上,避重就輕就不好...
2019-08-19 來源:歷史知識 瀏覽:152 次
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階段改革的特點是創建新制,主要措施有俸祿制、均田制、三長制、租調制。第二階段改革是漢化政策,主要措施是遷都洛陽和移風易俗。...
2020-10-24 來源:歷史知識 瀏覽:107 次
隋文帝對平民百姓實行寬仁的政策。楊堅在政權基本穩定之后,便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,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體制、賦稅、土地制度、法律、錢幣、對外關系等方面。...
2020-04-01 來源:歷史知識 瀏覽:0 次
商鞅變法的特點:變法核心內容是“重農”和“法治”。商鞅變法是實行最徹底、措施最全面,為期最長久,影響最深遠的改革。從改革的結果來看,這三場改革有成有敗...
2020-10-21 來源:歷史知識 瀏覽:179 次
西周分封制的對象和做法是將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、功臣和先代貴族,建立諸侯國。具體來看一下!周天子分封諸侯的依據西周分封制的依據是宗法制,依據血緣關系的...
2020-10-27 來源:歷史知識 瀏覽:98 次
梭倫改革時間:公元前594年??死锼固崮岣母飼r間:公元前508年??死锼固崮岣母镒詈笸瓿闪搜诺溆墒献暹^渡到國家的歷史過程,確立了奴隸主民煮政治;對氏族制殘余予...
2020-09-17 來源:歷史知識 瀏覽:146 次
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是江澤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提出的。首次對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闡述。2001年7月1日,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...
2019-09-17 來源:歷史知識 瀏覽:50 次
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,有哪些影響,小編整理了相關信息,來看一下!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失敗原因主要是包括傳統封建制度的弊端、缺乏完整的計劃、主...
2021-03-21 來源:歷史知識 瀏覽:165 次
新文化運動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的《青年雜志》為標志,后改名為《新青年》,遷往北京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。代表人物有陳獨秀、李大釗、魯迅、胡適、蔡...
2019-08-11 來源:歷史知識 瀏覽:95 次
歷史學科在高考中難度可以說是算的一號人物的,不過只要經過合理系統的學習,堅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蘊含的規律,再結合歷史所特有的特點,就可以制定出適合自己的...
2020-01-03 來源:歷史知識 瀏覽:102 次
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,開墾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的局面;秦是我國歷史首先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,對后世誕生深遠的影響。...
2020-04-20 來源:歷史知識 瀏覽:187 次